圓如林佛學會
9月13日佛學講座整理part(3) 諸乘所宣教言中 三士道之次第法 三時聖眾之宗軌 四法廣說各一中
2015-11-07
9月13日佛學講座整理part(3)
主講堪布:尊貴的 拿旺桑波堪布

講題:岡波巴四法


接下來是第二頌,請各位唸一次。
諸乘所宣教言中 三士道之次第法 三時聖眾之宗軌 四法廣說各一中

「乘」可分為因乘和果乘。乘就是藏文的「梯吧」,例如,我們把一個地上的杯子拿起來放在桌面上,這樣子放的動作就稱為「乘」,就是藏文的「梯吧」。因乘一般可分為聲聞乘、獨覺乘和菩薩乘,如果一個凡夫入了這個乘的法門,藉由這個工具,可以到達目的地,這就是乘的意思。以聲聞乘為例,如果我們自己入了聲聞乘的修行,乘也可以說是道,入了這個道(教法)之後,就可以將我們從凡夫帶到阿羅漢的果位,這就是乘的意思。乘除了之前的分類,有時候也分為小乘和大乘,這些都是因乘,而果乘就是金剛乘了。
  
「諸乘所宣教言中」所有的乘提到的內容是三士道的次第法,也就是三士道的道次第包含所有諸乘的內容。「士」夫的士藏文稱為GIBU,它的意思是某一個人具備的潛力或根器的意思,因為每個人的潛力或根器各有不同,根器有低的、中的、或高的,所以修行的方式也就分為三種了。

  
「三時」就是過去、現在跟未來,三士道的內容是所有過去、現在跟未來諸佛聖眾唯一的修行。「宗」是大道的意思,我們藉由大道到達目的地;同樣的,我們要達到羅漢緣覺菩薩的果位就要藉由三士道,如果離開了三士道的內容是沒有辦法到達目的地的,因此叫做宗。岡波巴在宣說三士道的時候,他結合了所謂岡波巴四法的內容。
  
岡波巴四法就是:願心向法,願法入道,願道除惑,願惑證智,這個在四加行的課程中就有了,大家要將這四句背起來。
  「願心向法」:願我們的心入正法,這個是下士道的內容;
  「願法入道」:入了法就要入正法,這個是指中士道;
  「願道除惑」:藉由正道去除迷惑;
  「願惑證智」:去除迷惑後就可以顯現智慧(本智),後面兩句是上士道的內容。。         
  
第一個句子心要入法,以小孩子做譬喻,在小孩階段,介於未入和已入這兩者之間,慢慢長大之後,煩惱開始出現,也會有父母家庭的影響,煩惱是主要的因,父母的教導是次要的因,藉由這些因緣就會入法。
 
心要入法的首要條件就是信心。信心就如同種子一樣,如果種子燒壞了,就算播種入土,最後還是結不出果實來;同樣地,沒有信心的話,再怎麼樣用身體和言語去修習佛法,也沒有辦法往善的方向發展。我們所需要的信心是什麼呢?就是對正法和開示正法的諸佛有信心,也就是要知道他們的功德。其實我們在這邊上課,一方面是宣說正法的功德,另外一方面就是為了個人的實修。藉由知道法的功德,讓我們對正法升起信心或讓我們既有的信心變得更加堅固,這對實修來講是有幫助的。
  
因此以修行來講,第一個條件就是信心,有了信心之後,接下來就是對今生的執著要斷除。斷除對今生的執著並不是說放棄這一生,而是我們一樣可以去擁有這一生的必需品,但是對於我們不需要的或身外之物,我們不能有貪著心而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主要是在講這個層面。
  
一般在傳達要斷除對今生的執著時,常常內容就變成要放棄這一生,因此過去有一位名為竹巴昆利的成就者對這一點就有一些批評。這位成就者是一位非出名的藝術家,他平常做了很多以藝術表演方式來呈現的事情,例如要過一條細小的溪流,他就非常謹慎地脫了鞋子、捲起褲子,然後小心地涉水而過;但是若碰到大的河流,他卻不脫鞋也不捲褲就直接地走過去!因此很多人問他:「您為什麼這麼做呢?」他回答:「現在的寺院就是這個樣子!僧眾會計較很小的事情,卻漠視很核心和重要的事!」因此他要反應現在寺院的情況。有一次,他來到了拉薩,在繞著大昭寺的街上高喊:「我什麼都不要了,我對世間已經看破了!」有一個商人想要去試探他,就說:「如果你什麼都不要了,你對世間已經看破了,那請您把你的衣服給我好嗎?」於是他就回答:「我什麼都不要!包括你(對他行乞的那個人)也不要!」他想要傳達是--「放下」的意思不是要放棄很多身外的東西,而是要斷除內心上的貪著。
  
因此心入法主要的意思是:對教法有信心;相信今生來世、因果、三惡道;觀惡道的痛苦;這樣子地去想事情、儘量行善,這就是心入法了,它的功德就是來生的時候可以獲得人天的果報。雖然如此,在這層是沒有做到「法入正道的」。為什麼呢?請大家思考一下。
  
雖然我們行善斷惡,但為什麼說沒有入道呢?這樣就要思考「道」是什麼?或是我們也可以這樣思考:如果我們要布施,然後也完成布施了,那這件事情是「心入法」還是「法入道」呢?
  
第一點:「道」的藏文是lam,意指可以解脫輪迴(不再入輪迴)、淨除所有輪迴苦的方法。前面的心入法雖然無需面對三惡道的痛苦,但是尚有人天道的痛苦,此為增上生的果報,因此是下士道的修行。第二點:法入道的修行需要具足出離心和無我慧。法入了道可以解脫輪迴但是尚未根除所有的迷亂和疑惑,因此接下來就需要道除惑的修行。「道除惑」即透過菩薩道的修行和空性義理的觀修,把所有的疑惑和迷亂淨除。
  
最後就是疑惑和迷亂顯現為本智。如何顯現為本智呢?這裡不需要累世和各種法門的修行,經由金剛密法的一些修法,可以很容易且迅速的成就。因此這個最主要是在講金剛乘的內容。

「四法廣說各一中」:依照藏文來講就是這裡有四個法,緊接著就要一一的來講,因此為「廣說」,「各一」就是每一個其中有這個有那個的意思。
  
這幾個很短的句子將三乘、三士道等所有修道次第的諸法都提到了,因此具有非常核心的內容,在這裡堪布已經盡力地解說,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只是聽一聽,更要融入到實修當中來產生利益,因此這些句子最好要背起來。
   
這樣一本短短的書,將八萬四千法門都道盡了,因此我們在聞思的時候,每一個階段的內容,都要儘量地去掌握它,例如書的名稱,作者,作者有很多的名稱及其各自的涵義,這樣一一去理解它的話,會帶入我們的心去,這樣就會產生吸引力,我們就會期待下一次上課,自己要認真一點,這樣才會有興趣的引發。
  
信眾提問:能否請堪布運用剛剛上課的內容,舉一個在生活中實修的例子?
最主要的重點是我們對教法、佛法僧三寶和因果的信心。為了升起我們的信心,所以我們要知道佛法僧的功德,知道之後,信心會自然生出來,生出來之後,我們實踐因果的教法就會變得很自然、很容易。
   
對每一個人來講,實修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以心入法這個層面來講,如果我們實修的話,可以這樣做:如果我們覺得這一生很幸運順利,可以這樣想,這是自己的福報;若人生當中有一些不幸的事情,那就要去想,也可能是自己造業的關係,然後不去強求好的結果,儘量的去看開它、放開它,這樣也是心入法這個層面的實修。
  
今天我們就到這裡,現在來做功德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