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如林佛學會
104年10月18日佛學講座整理 part1 這裡第一個說心向佛法,就是.....
2015-11-07

達波四法104年10月18日佛學講座整理part1
主講堪布:尊貴的 拿旺桑波 堪布

 

堪布:我們在今天所要講的論理的名稱叫什麼?

信眾:達波四法根本之三士道寶鬘論

 

堪布:那誰著作的?

信眾:岡波巴大師。

 

岡波巴的上師是誰?密勒日巴。

密勒日巴的上師呢?馬爾巴。

馬爾巴的上師呢?那洛巴。

那洛巴的上師呢?帝洛巴。

帝洛巴的上師呢?金剛總持。

 

堪布:什麼是達波四法呢? 

信眾:「願心(法)向法,願法入道,願道除惑,願惑顯智」。

 

這裡第一個說心向佛法,就是假如說不信佛法的人,能夠讓他信佛法、信因果,就稱為心向佛法。但是只有單獨相信因果、遵守因果,他能不能稱為是正道呢?是不能的。這邊的正道所指的是什麼呢?是能得到解脫和究竟果位的善巧,這就是佛教裡面所指的道。

 

我們在修行當中,所謂的心向佛法,法有沒有入正道,我們如何能瞭解呢?假如自己方面,修行的起心動念目的就是要遠離輪迴,升起了出離心而修行的話,這個稱為是法入正道。那沒有出離心當中,有沒有修行?也是有修行,但是這個修行不稱為是入正道。第三個是什麼?就是道除迷惑。道就是佛法,依這個法來消除所有的迷惑。道除迷惑的見是什麼?就是二諦。修是什麼?二諦雙運。行是什麼?六波羅蜜。果呢?菩提果。

 

今天要講的是迷惑顯智慧。「設苦自心之法性,以及他心之法性,二者悉皆本無有」。什麼叫做迷惑?那就是我們會建立一種「我」,然後我們會建立「他」,我們會建立「輪迴」,是一個染濁的,我們會建立「涅槃」,淨土是清淨的。所以我們會有好跟壞、染濁跟清淨的分別迷惑的心。所以我們有這樣種種的雜念,產生或造作了迷惑,所以我們一直在旋轉的迷惑當中。

 

舉個例子,假如一個房間有兩個人,一個人有他心通,一直沒有睡覺,另外一個先睡了。我們就像這個昏睡、迷惑的眾生,岡波巴大師以及諸佛菩薩還沒有睡,並且有他心通神通廣大的人一般。這個有他心通的人,他會看到什麼?他會看到這個昏睡的人夢境裡面各式各樣恐怖的夢,並且他也知道這個夢是虛幻的,沒有任何的一個真實。因此,像岡波巴大師以及諸佛菩薩他們對我們有這樣的看法,看到我們就像在夢境裡面夢到恐怖的夢一般,都是在虛幻裡面受到恐懼。這個他心通的人,他知道他的朋友在夢境裡面夢到各式各樣恐怖的夢,受到恐懼,那這個朋友應該怎麼處理,怎樣幫他呢?假如說這個他心通的人完全沒有對他的朋友慈悲心的話,他應該怎麼做?(問:如果你們,你們應該怎麼做?)假如這個他心通的人沒有慈悲心,他應該不會叫醒他,他只是在這邊看戲,只是笑一笑而已;假如他對這個朋友有慈悲心的話,他會叫醒他。

 

因此,一切如來佛暨岡波巴大師等,他們都知道我們就像睡夢般迷失的眾生,像夢境中夢到惡夢一般,也知道我們還沒有睡醒,一直困在幻的夢境當中。他們也瞭解到可以睡醒的、讓他可以叫醒的。他們知道我們還沒有睡醒,還在夢境當中,一直在恐懼的夢境中一般,所以他們一個辦法就是讓我們睡醒。就是讓這個夢境裡面的夢幻可以提醒反省,直接指點你的心之本性,讓你體會。所以在自己的心之本性當中指點,如果你能體會或覺知你的本性的話,那這種迷幻、掛礙自然就消失。

 

自己的心之本性指的是什麼?心之本性,就是法性,這個部份就是道除迷惑,這個部份有講到法性之本心跟這個迷惑現智慧的心之本性法性部份解讀不太相似。為什麼呢?就是之前所講的當中,就是現對境所淨的部份,講的是空性,能淨的部份再講這個空性,最後就是所淨跟能淨兩個部份講空性,然後用這樣熟悉練習的方式去除迷惑,但今天在這個當中是完全沒有對境的部份,今天這個是單純觀察自己的本性,本性上的種種念的法門,直接去觀察。

 

 

所以在念頭的本質方面去觀的時候,就會觀察到根本沒有一個能執著、能具體的,那我們心裡面會有這樣一個覺差別。那就是本性跟念頭這兩個沒有什麼分別。沒有差別當中,不會有所謂的所淨跟能淨這樣的分別,所以能體會到這個的時候,可以算是心之本性顯現出來或心之本性覺悟或覺知都可以,所以這個叫做法性,也可以叫做心之本性。

 

對我們的想法或看法來講,這兩個是會有差別的。我們會覺得念頭跟本性、法性是有差別。所謂的這個念頭是迷幻的、染濁的,會有這樣的想法。那這個法性本身是清淨的,我們會有這樣的觀念。但是用這個方面去思考也不是完美的,所以在藏文當中有一種比喻,假如說得了黃膽的病,明明這東西是白色的,但是他看到的是黃色的,事實上,他所看到黃色跟白色,是有分別差別嗎?實際上是沒有的。所以他自己得黃膽病的時候,白色的東西他看到的是黃色的,同樣的,我們的法性也是還沒有覺悟,還沒有顯現的時候,就是他變成染濁的念頭,變成輪迴。這個病人黃膽病治好了之後,同一個東西,本來他看到是黃色,病治好了之後,他看到的是白色的,所以這是同一個東西。同樣的,那我們能夠被覺悟了法性的話,那就是除了一切的迷惑,就是你所見到一切都是法性,所以在這個念頭跟這個法性來講,所淨和能淨沒有差別。

 

上次有提過,就是當我們碰到一些壓力的工作,或是種種痛苦的時候,我們一直在壓力的情況當中,我們不去思考其它的任何東西,我們一直都是在思考壓力的念頭方面,自己一直不斷地去思考的話,可能慢慢地這個念頭就會消滅,所以這樣的情況當中,可能對我們的生活當中或一生當中會有幫助。

 

平常我們稱為僧者、瑜伽士他們,也會有貪著跟瞋恨的起心動念升起,但是他們的瞋恨跟起心動念一如像水上畫畫一般,這個指的是什麼?他們升起瞋恨與貪著的時候,立刻就觀這個本質法性的時候,瞬間就會消失了。因此各位法友,你們可能也修前行四加行,如法地觀修,然後碰到一個如理如法的上師,座前接受了各個心之本性的法門,修大手印等等,也可能會變成這樣的一個成就者。

 

所以所謂真正的瑜伽士或叫做證悟者,那就是他證悟了心之本性,體會了心之本性證悟者,你也能達到這個境界。也有可能我自己已經覺悟了法性,已經證悟了法性,但是別人並不會稱呼我為證悟者,可能心裡會非常的難過,那這時候不用擔心有太大的差別,你可能穿個白色的裙子,紅色的披肩披上去,人家就會叫你。假如心裡還有這個掛礙,說別人不會叫你證悟者或瑜伽士等等,就表示你還沒有真正地體會法性。有時候可能為了要利益一些眾生、護持正法,可能有用瑜伽士的相或用這個名稱,但是如果心裡面還有自己的需求和掛礙的話,那表示還沒有達到真正法性的證悟者。

 

因此,自己的心之本性,就是自己的法性,你能自已察覺到,自己可以證悟自己的法性的話,自己擁有的佛,你已經證悟到,你已經進去了。平常佛經裡面也提到,所謂的佛並不是從別的境界裡去找,而是從自己的內心尋找的原因是如此。同樣的,平常我們的心如像珍貴的摩尼寶一般,所謂的摩尼寶是我們求什麼就能得到,它能給予這樣的加持。一如摩尼寶一般,自己的心裡面具有,假如你要求輪迴中的痛苦,可以你也能得到,或是你要求涅槃的安樂或寂靜,這一切都是可以從心當中得到。

 

到目前我們在心裡面得到的是什麼呢?大部份都是輪迴當中世俗的東西。那假如說涅槃的部份也要能夠可以得到的話,那就是最主要的就是我們內心法性方面必須要體會,必須要證悟。